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稳如磐石的中俄伙伴关系

2024年5月16日

周四,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北京,并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会谈。普京开始其新一届总统任期后将首次出访目的地选择中国,显然也是为了凸显莫斯科同北京非同寻常的伙伴关系。

https://p.dw.com/p/4fwCN
Wladimir Putin und Xi Jingping
图像来源: Mikhail Tereshchenko/Sputnik/AP/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虽然没有向俄罗斯直接出口武器,但迅猛增长的中俄贸易,却为俄罗斯重振军火工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篇题为《稳如磐石的中俄伙伴关系》的评论写道: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的对俄战略可谓是一举多得。在中美原则性对抗的大背景下,中国即加深了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同时又用承诺和姿态让欧洲人心满意足。欧洲人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乌克兰实现和平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他们认为,在特定前提下,习近平会对普京施加影响,让他停止战争。

欧洲人是时候放弃这种幻想了。在俄乌战争持续两年多之后,在俄方胜算与日俱增的今天,习近平怎么会接手一个‘不可完成的使命’,劝说普京停止战争呢?中国又怎么会对美国这一战略竞争对手俯首听命,去催停俄乌战争,以便让美国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印太事务呢?中国有什么理由会去牺牲同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呢?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上述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即使美国愿意为此叫停贸易战,中国也绝不会去这样做。

中俄伙伴关系虽然建立在机会主义基础之上,但其破坏性仍不容低估。对中俄伙伴关系一笑置之,认为这只是一种中国为主、俄罗斯为仆的、短命的‘利益共同体’,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公允。地理学家麦金德(Halford Mackinder)在本世纪初写道,谁能主宰从伏尔加河到长江的所谓中心地带,谁就将统治世界。而连接欧亚也恰恰是中国新丝绸之路的目标,这是习近平的重大地缘战略项目。随着对俄合作关系的深化,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与中国的经济实力相结合,一个强大的欧亚巨人已经崛起。”

《新苏黎世报》评论指出,西方曾一厢情愿地期望让中俄两国融入到现有的国际体系之中,但这一愿望已经彻底落空,中俄两国已经同西方渐行渐远。

“不出预料,中俄已经建立起了稳如磐石的伙伴关系。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俄两国相互提供支持,他们矢志打造一个新的、另类的国际秩序。中俄伙伴关系的基础是两国都对美国高度不信任。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会间接对俄罗斯的侵乌战争提供支持,毕竟这是一个教训共同敌人的机会。政治学者迦巴耶夫( Alexander Gabujew)写道,西方必须要为长期同时应对两个核大国做好准备。有鉴于此,必须要让乌克兰取得胜利,这一点对美国和欧洲至关重要。”

《日报》发自北京的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前夕,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的外墙上张贴了二战苏军士兵和在乌克兰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俄罗斯士兵的宣传画,并用中文写道:“胜利属于我们”:

《日报》:西方最为关心的是,习近平会在何种程度上帮助普京实现帝国野心。
《日报》:西方最为关心的是,习近平会在何种程度上帮助普京实现帝国野心。图像来源: Sergei Guneyev/AFP/Getty Images

“习近平会在何种程度上帮助他的老朋友普京实现其帝国野心,这是许多欧洲政府首脑最为关心的问题。周四,普京开始了他的中国之行,这也是开始第五个总统任期后,普京首次出国访问。

本次中俄峰会的具体内容对外秘而不宣。直到普习会晤前不到48小时,中国外交部才正式证实了相关消息。现在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北京的共产党高层会给予来自莫斯科的贵宾最高的礼遇。虽然并不能排除双方会涉及批判性话题的可能性,但即便双方出现意见分歧,消息也绝对不会对外公开。

要谈的议题有很多。西方的相关指责也早已摆上了桌面。德国总理肖尔茨前不久访华时,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忧虑,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直接说出了要害:‘既然中国声称,希望同欧洲和其他国家搞好关系,那就绝不可以同时助长冷战后欧洲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