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劉慈欣:"我不想告訴你什麼,只想講這個故事"

採訪記者:李魚
2018年10月18日

德國科幻文學權威評論家達特(Dietmar Dath)說,劉慈欣的小說從不居高臨下地指點別人,他總是把道德評判的功能讓給讀者。文如其人。在德國巡迴講演結束前夕,劉慈欣在柏林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

https://p.dw.com/p/36lRR
Berlin - Lesung vom chinesischen Autor Liu Cixin
劉慈欣(右二)在柏林的文化活動(2018年10月17日)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作為一個國際知名作家,你經常旅行嗎?

劉慈欣:不經常。今年這是第一次出國。

德國之聲:喜歡旅行嗎?

劉慈欣:喜歡。但沒那麼多時間。出國一次都要好多天,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但我還是很喜歡旅行,尤其喜歡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到處走。

德國之聲:德國自稱是一個文化民族......

劉慈欣:事實也是。

德國之聲:短短幾天在德國的感受,能讓你認同這種說法?

劉慈欣:其實根本不需要這幾天。我很小就開始從方方面面瞭解德國,包括從文學作品中看到的德國,從德國科學家、大師們看到的德國,德國的哲學,德國的音樂,它不愧是一個文化民族。

德國之聲:經過這數天來在德國進行的交流,您覺得,他們能夠理解您以及您的作品嗎?

劉慈欣:理解是很複雜的。作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樣構思一個震撼的故事,主流作家主要構思怎樣塑造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其它方面我們作為作家都想得很少。作品一旦出版,達到讀者手裡,它就不受你的控制了。每個人都會對一個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讀。所以你說的理解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這裡大部分解讀都是作家本人沒有想過的。

Buchcover "Die drei Sonnen" von Cixin Liu
《三體》德譯本封面圖片來源: Heyne

德國之聲:但作者和讀者之間還是存在某種溝通的吧?

劉慈欣:你說的溝通,是一種感覺上的溝通。比如科幻小說中我對宇宙的敬畏,對大自然奧秘的嚮往和好奇,我傳達給你了,至於具體你解讀出什麼東西來,是很複雜的。

說一個笑話,我在中國參加一個區塊鏈大會,有人上台說,劉老師的三體,反映了一個區塊鏈的思想。三體最後一部發表在2011年,區塊鏈出現於2012年,進入中國在2013年,我怎麼能在之前就闡述它的思想!所以包括德國在內的讀者,是不是理解三體,如果他能感受到書中傳達出的那種感覺,那我就認為他理解了。至於他能從中解讀什麼東西來,這個就很複雜了。

德國之聲:您在書中描述人性的殘酷、對人類徹底的失望導致對它的背叛、外星文明尋找更適合生存的星球,把這一切連起來看,您想告訴讀者什麼呢?

作家寫出作品,是因為他想像出的這個故事給他帶來震撼,他沒有想告訴你什麼,他就是想講這個故事,想給你的就是這個故事帶給你的興奮和震撼。有人說,地球人就是中國人,詭計多端,三體人是歐洲人,富有但頭腦簡單。我怎麼會想到這步?我告訴你的就是這種感覺:宇宙的廣闊,人的渺小,滅頂之災面前,人的壓抑,求生的願望。但這些不是用語言表達的,如果用一、兩句話就能表達出來我要告訴你什麼,那我直接告訴你算了,也用不著寫書。

德國之聲:去年底歐巴馬到北京參加會議,您同他進行了互動,他問你"下一本書什麼時候出",你是怎樣回答的?

劉慈欣: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出。我答應他書出了之後,給他寄一本。但我到現在也沒有他的地址。

德國之聲:你們還談了什麼?

劉慈欣:他就是到中國掙錢來了。一大堆人等著見面,每個人就只能跟他照個相,說幾句話。

德國之聲:作家裡他見誰了?

劉慈欣:沒有其他人。他真的讀了3本一套的《三體》。

Autogrammstunde bei Liu Cixin
柏林的朗誦結束後,劉慈欣為讀者簽名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三體》翻成英語後得獎,獲獎後的影響力再反彈回中國,進一步推動它在中國的傳播。是這樣的關係嗎?

劉慈欣:不是這樣的。它獲獎之前在國內已有了很大影響力。只有這樣,它才有資格進入美國。

德國之聲:獲得雨果獎之後,生活上發生了很大變化嗎?

劉慈欣:有一些變化,但沒有想像的那麼大。生活還是按照原來的那個軌跡行走。我住在中小城市,山西省陽泉市,周圍的人對科幻不太感興趣。沒有人因為你是雨果獎作者而注意你。來自外部的干擾大部分是以電話的形式,或者郵件形式,是可以控制的。

德國之聲:您上中學和大學時,屬於那類數學物理奇才,就像您書中的人物魏成?

劉慈欣:不是。我上的大學不是重點院校,要分很低。我沒有上過好的大學,只本科畢業。不屬於學習特別好的那種,但也不是特別差,我們81年高考山西省的錄取率是4%。

德國之聲:您原來所在的火力發電廠關閉了。職工都下崗了?

劉慈欣:企業倒閉工人才下崗。關閉的話,系統會分流職工,再安排一個工作,你也可以挑選,但只有一次機會。不接受就失業。

德國之聲:您呢?

劉慈欣:我沒有接受。新的發電廠都很偏僻。我家裡老人孩子都在市裡,我沒有辦法接受。

德國之聲:那你就失業了?

劉慈欣:是的。後來又在市裡找到一個放檔案的地方,可以在那裡退休。

德國之聲:光靠稿費可以生活嗎?

劉慈欣:我太太還在工作。生活不是問題。

德國之聲: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同外星人相遇,進行交鋒,按照您書裡的思路,會是一場毀滅性的殘殺嗎?

劉慈欣:你的這種想法的前提是,我們人類同外星人處在差不多的技術發展水準,智力發展也相當。我舉個例子,我們蓋一幢房子,挖地基,地基下有一個螞蟻窩,你澆灌水泥,整個螞蟻窩就此被水泥封掉。這談不上什麼殘殺,就是三體裡那句話,"我毀滅你,跟你有什麼關係"。我們跟外星人的差距,有可能比螞蟻跟我們之間的差距更大。如果人家真的來毀滅你,可能你根本就沒有感覺到。這裡不是對抗中的輸贏問題,而是你沒有資格跟能夠跨越光年的他們進行對抗。他要想毀滅你,按照那麼大的技術差距,根本不存在殘殺。毀滅你,就像彈掉身上的一層灰。

我曾經跟一個軍隊研究戰爭史的人聊天,談到西方殖民者對部落原住民的戰爭,他說的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他說,只有在雙方實力基本對等的情況下,才能談論戰略戰術。我去殺害一群綿羊,需要什麼戰略戰術?如果外星人能跨越多少光年來到地球,他的技術水準不知比我們高出多少個層次,毀滅你,他都感覺不到。

Hunderte Leser warten auf ein Autogramm vom Autor Liu Cixin
數百名劉慈欣作品德文版的讀者在等待作者簽名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您曾說過,為規避出版審查,您把《三體》開頭的文革部分移植到中間去了。我在網上看到的中文版《三體》仍是以文革開頭的。

劉慈欣:中文的第一版是把文革放到了中間。那時正值文革30周年,敏感話題。過了那陣風之後,又改回去了。第二版不那麼審查了。對於作品出版,都是由出版社自己把握尺度。第一版沒有問題的話,第二版就無所謂了。

德國之聲:《三體》什麼時候搬上銀幕?

劉慈欣:剛才接受你採訪前,我還接到劇組的電話,他們催我回去開會。拍攝工作幾年前就開始了,外景拍完了,正在後期製作。工作量太大,國內對高成本的科幻片還經驗不足。這類科幻片的製作完成往後拖也很正常,《阿凡達》就拖了3年。

德國之聲:半年前傳出亞馬遜出資10億美元購買《三體》的影視權。這是假新聞嗎?

劉慈欣:我沒法說。因為從法律上看,《三體》的版權已不屬於我了。我完全沒有參與這個交易。我和你們一樣,也是從網上得到的這個消息。希望它是真的。但還要等最後談判結果出來才能確定。談判過程當中他們不肯透露秘密。

德國之聲:與亞馬遜談判的中方是您的合作夥伴嗎?

劉慈欣:是的,游族影業,他們拍攝《三體》電影。而與亞馬遜的交易則是涉及拍攝電視連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