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不排除華為 柏林的決定是對是錯?

文山 摘編
2019年10月15日

德國5G網路建設將不排除華為,引發德語報刊高度關注。《圖片報》警告,華為背後的中國政府是專制政權。《新奧斯納布呂克報》認為,至少目前而言,5G網路的建設速度更重要。《總匯報》指出,柏林的這一決定具有政治動機。《每日鏡報》希望,盡快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https://p.dw.com/p/3RKyY
China Ji'nan | Huawei Chip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D. Q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漢堡出版的《圖片報》以"梅克爾有多幼稚?"為題,刊發評論抨擊了德國聯邦政府不將華為排除出德國5G網路建設的打算。

"9月初,梅克爾訪華的專機上坐滿了德國大公司的老總,這釋放出了一個清晰的訊號:不管你們中國如何蔑視人權,我們德國還是要和你們做生意。那麼,在那次訪華一個月之後的今天,德國決定不把華為排除出5G網路建設,這難道還會是巧合嗎?"

"德國總理正在把我們的移動通信網路賤賣給一家中國企業。華為將簽署無間諜行為條約,這更顯得可笑。總理府不能夠幼稚到以為中國人會遵守這樣的條約。"

"2013年,斯諾登揭露德國總理的手機也遭美國人竊聽時,德國各界非常憤怒。我們不禁要問:這些憤怒的人,現在都躲哪裡去了?一個專制政權將獲得窺探德國通信網路的機會,而我們也都將為大規模的間諜攻擊行為擔驚受怕。"

"德國即將成為一個向專制政權與暴君敞開大門的國家:俄羅斯總統普丁已經為德國人的幼稚開心了好久,憑借國有天然氣公司的北溪二號管道工程,俄羅斯得以在德國能源領域獲得越來越大的權力。"

"執政的聯盟黨內部,必須要有政治家站出來,喊停這種外交上的胡鬧。比如,黨主席克朗普-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就可以明確發聲:面向未來的網路絕不可以落入專制國家手中。"

5G und Huawei Logo
圖片來源: Reuters/D. Ruvic

《新奧斯納布呂克報》以"兩害相權取其輕?"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儘管對華為設備可能被北京用於間諜行為有著種種擔心,但是德國政府不排除華為,還是一個相當明智的決定。

"美國總統川普警告德國不要允許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在美中貿易爭端的背景下,他做出這樣的警告是合乎邏輯的行為。但是,川普的理由卻很荒謬:擔心安全、擔心間諜攻擊。我們只需回想一下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醜聞,就會忍不住皺眉頭。川普其實更希望的是德國在建設5G網路時考慮一下美國廠商。"

"歐盟委員會也警告了境外廠商帶來的風險,這種擔憂比美國的擔憂更能引起重視。但是,德國既無視來自美國的警告,也無視歐盟的警告。這是因為,沒有華為的設備,5G網路的快速建設就無從談起。不管是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還是美國的思科、甲骨文,他們都沒有掌握行業領軍者華為那樣的技術。而且,現在德國的通信網路已經離不開中國人的設備了。"

"那麼,安全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辦?要是聰明的華為工程師真在新的通信網路裡設置了後門,又該怎麼辦?這種危險是非常現實的,但是絕不只是來自中國。德國政府最終必須要兩害相權取其輕:沒有華為,就要冒5G網路建設不力的風險;用了華為,則要冒間諜行為的風險。柏林現在決定優先考慮速度,在經濟疲軟的背景下,這樣的決策是理性的。畢竟,超過半數的德國本土企業都認為,5G網路的可用性相當'重要'。"

波昂出版的《總匯報》以"勇敢的獨行"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德國政府的這一決定其實是出於政治動機。

"既然德國與美國的關係已經磕磕絆絆,那麼,德國就至少不想再和中國人搞僵。因此,德國政府寧願與歐盟、美國在這個問題上保持距離。"

"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證明華為在其產品裡設置了後門、為中國間諜提供方便。所以,德國政府現在做出有利華為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們不應該因為空穴來風的懷疑就改變開放經濟的規則。"

"但是,這一決定又是勇敢的。因為,通信網路的安全不容侵犯,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今後一旦發現華為設備裡真的有後門,一切就都晚了。屆時,移動通信網路已經建好了,若再拆除相關設備,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審核'變成了'聲明'"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在圍繞華為的這一出鬧劇之後,德國亟需一套減輕對中國依賴性的戰略。文章注意到,德國網路監管局(Bundesnetzagentur)、德國訊息技術安全局(BSI)今年3月曾經計劃針對電信設備供應商引入一套"可信度審核機制",而現在,這套機制很有可能變成讓供應商自己簽署一張"可信度聲明"。

"這將會是一文不值的廢紙。可信度有問題的不是某家公司,而是它背後的中國政府。梅克爾現在想放棄引入可信度審核機制,這可以有兩種解讀。第一種解讀:在美中兩國爭奪科技主導權的國際競爭中,德國政府想繼續避免明確站隊。這種做法很討德國經濟界的喜歡,但是會惹惱美國人。第二種解讀:德國政府認識到,地緣政治問題很難通過單個國家的純技術性監管來解決。"

"這也意味著,總理府應當立刻開始與外交部、經濟部討論如何有效應對越來越強的華為依賴性。否則,德國就會滋長出對中國的雙重依賴:一方面依賴中國的銷售市場,另一方面則依賴在歐洲的中國企業。後者在歐洲市場提供的價格,讓德國工業界根本無力去競爭。"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