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羞恥感」並不可恥!

2019年10月20日

羞恥感是一種令人不適的情緒,然而這種情緒對個人或社會而言是重要而且有利的。但隨著人們感到羞恥的「門檻」提高,厚臉皮的行為開始妨礙社會的的整體共存。

https://p.dw.com/p/3RUry
Symbolbild Fremdschämen
心理和肢體語言是羞恥感的標準表現圖片來源: Colourbox

(德國之聲中文網)該死!在一場重要會議中,我突然發現自己剛才踩到狗屎,所有人都盯著我看。小侄女在哭泣,因為我在家庭聚會中不小心將她的玩具踩壞。到了電梯的鏡子前我才注意到,剛才一路上嘴唇上都沾著巧克力漬。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尷尬時刻。

我感到丟臉,甚至想鑽到地洞裡,但卻只能滿臉通紅地接受眾人的注目禮。這讓我感覺更加丟臉。我的心跳加快,頭垂得更低。

這樣的心理和肢體語言是羞恥感的標準表現。體療師、《羞恥和慚愧》(Vom Schämen und Beschämtwerden)一書作者烏多‧巴耶(Dr. Udo Baer)表示:"羞恥其實就和其它感覺沒有什麼不同。它本能地調節與他人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天然的羞恥感,保護我們免受尷尬的困擾,免予暴露隱私及超越界線。"

 羞恥感有助社會和諧

羞恥或難堪是一種痛苦的經驗。但羞恥感具有社會保護功能。它能保護尷尬的人免於在小組中顏面盡失甚至被逐出群體。

當一個人違反規則時會產生尷尬、痛苦之感,因此會盡量遵守規範,避免同樣的情形發生。羞恥本身已經是一種懲罰,同時驅動人們遵守規則。一個群體可以決定"羞恥"所帶來的懲罰是否已經足夠。所以在進化論中,羞恥感保障了人與人的共存,最終保護了個人的生存。

羞恥感是人類獨有的特徵。不過動物也會有類似的行為模式,例如轉開視線或皮膚泛紅,但是這是屈服的表示,它決定了群體內的社會階級。

Hund Kromfohrländer
羞恥感是人類獨有的特徵,不過動物也會有類似的行為模式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blickwinkel/H. Schmidt-Roeger

人類的羞恥感是通過學習建立的。快樂、恐懼或憤怒是與生俱來的情緒,但幼兒要等到兩歲後有了自我意識才會發展出羞恥感。

共通的情緒

在許多文化中,對一個群體的歸屬感代表了一種核心價值。由於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具有各不相同的規範,對於羞恥感的界線也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西方人會認為大聲咂嘴是丟臉的行為,但在過去或其它文化中,大聲咂嘴是正向的表現。如今在地鐵裡接吻或化妝已經不算太丟臉的事。不過要是有人在同樣的地點剪腳趾甲或打飽嗝則會令人側目。

在部分文化中,將盤中的餐點吃光是表達食物很美味,但也有些文化會視其為貪吃或貪婪的行為。英國人不愛在其他人的注視下打開禮物,以避免可能出現的尷尬場面。中國人則可能會留著禮物上的價格標籤,以表示禮物的貴重與誠意。這在其它文化中則被視為非常丟臉的行為。

Bildkombo Nase schneuzen, Nudeln schlürfen
不同的群體和文化具有各不相同的規範,對於羞恥感的界線也有很大的不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Getty Images

但羞恥感是一種共通的感受。體療師巴耶表示:"就像人人都擁有的情緒恐懼、渴望或愛情。但是羞恥的表現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感到羞恥,取決於文化。"

羞恥的"門檻"

如果羞恥感是如此重要的保護機制,為何還有許多人會做出可恥的行為?事實上,人們越來越常在公共場合中有意識的越過羞恥的界線。

在缺乏羞恥感的情況下,一個人可能會故意做出肆無忌憚的行為,忽視社會規範或期待。這樣的"無恥"行徑將侵犯其他人的私人空間,並給人尷尬、困窘、暴露或受辱的感覺,可能引發直接衝突。

許多人抱怨,社會上出現越來越多缺乏羞恥心的無恥行為,甚至在公共場合中亦然。這樣的情況並不新鮮。真正新奇的是媒體如何傳達這種厚臉皮的行為。

選秀節目上毫無天分的參賽者做出尷尬表演,評審在百萬觀眾面前的無情批評,在脫口秀上的厚臉皮表現。上傳此類尷尬或缺乏羞恥心的圖片及影片,將隱私完全公諸在網路上-這一切不僅越界並且大大降低羞恥的門檻。

Wetten, dass...? Wette mit Hund 10.11.2007
選秀節目的參賽者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大大降低了羞恥的門檻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Sven Simon/Malte Ossowski

"目前的趨勢是,人們自曝其短,羞恥感已經無法再守護隱私,甚至變得可笑。"巴耶如實說。"羞恥的界線被超越,突然成為司空見慣的平常事。"

替他人感到羞恥

不僅笑容會感染旁人,哭泣和羞恥感同樣有"傳染性"。當我們在觀察旁人做某件事時,鏡像神經元會成為感同身受的基礎,使我們對執行行為者產生同理心。

因此,在公共場合的尷尬或丟臉行為會使旁觀者為其感到羞恥。馬堡大學的學者甚至證實,為旁人感到羞恥時所激活的大腦區域,與看到他人受傷感到同情時相同。

巴耶表示:"感受到他人痛苦的這種同理心,具有促進文明的重要價值,因為它可以抑制暴力行為的發生,降低傷害的可能性。當我們能互相理解痛苦時,它會成為一塊基石,使人們能嘗試共存。"

他指出:"如果一個人無法感覺其他人的痛苦,他會變得殘忍粗暴,毫無底線地傷害他人。"例如某個人在地鐵站請一個年輕人將香煙熄滅,隨即又動手毆打對方,並且將事件拍攝下來或拿來誇耀並樂在其中。

Beginn Prozess  Revolution Chemnitz
當我們不遵守規範,或無法達到自己和他人的期望時會感到羞愧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Kahnert

 我可以有多厚臉皮?

雖然當羞恥的門檻降低低時,人們會變得越來越厚臉皮,但天然的羞恥感能幫助我們保護私人空間不受侵擾。"雖然日常中存在壓力,要求你在網路、朋友圈、群聊中將自己的一切都公開。但另一方面又有另一個聲音告訴你:啊,別煩我!我需要私人空間和個人隱私。"

天然的羞恥感會有意識地劃出界限。臉皮薄或曾經遭受羞辱的人,難以接受在公共場合中的羞恥行為。

"有些人完全不想看電視等畫面,因為他們會立刻感到羞恥,看到這些丟臉的圖片或情況感覺受到攻擊。"巴耶如是說。"尤其是那些在學校、愛情或工作等場合中有過尷尬或難堪經驗者。"

與羞恥感共存

就算感覺羞恥的界線出現偏移,天然的羞恥感依舊存在。當我們不遵守規範,或無法達到自己和他人的期望時會感到羞愧。羞恥感有時是由潛意識中對無法達到期望的擔憂所引起的。

美國休斯敦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布朗(Dr. Brené Brown)認為,特別是在女性群體中,羞恥感已經成為一種"社會流行病"。他分析,許多女性感到羞愧的原因包括擔心自己不漂亮或不夠性感、不是完美的母親、無法達到高標準的期望。 

但治療師巴耶不認為羞恥是女性獨有的問題。在他擔任治療學家的30年間,"還未認識從未遭遇強烈羞恥經歷的男性"。他指出,男性通常不會讓這樣的情緒外放,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必須堅強。"但如果稍微撥開表面的偽裝,很快就能發現藏在底下的尷尬經驗。我認為,女性能面對和表達出羞恥感,這樣的模式較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