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體育

評論:疑點重重的北京冬奧

Dagmar Engel
2022年2月3日

即將開幕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望值較低,熱心觀眾不多,政治要人很少,行動自由沒有,也見不到一片雪花——唯一不缺的就是批評的聲音。德國之聲評論員Dagmar Engel質疑:我們還需要冬奧會嗎?

https://p.dw.com/p/46Sdi
習近平對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贊賞有加(資料圖片)
習近平對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贊賞有加(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Andy Wong/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國際奧委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熱情誇獎,並且不得不和他擺拍留影的時候,人們不禁想問:他是否為自己感到遺憾?畢竟,習近平對嚴重的侵犯人權行為負有責任--鎮壓、拘留和折磨數十萬維吾爾人,扼殺香港民主,以及阻止本國人民獲得自由的媒體和網路,以確保他們永遠不會瞭解真相。儘管如此,巴赫除了重複他的陳詞濫調--國際奧委會秉持政治中立--之外,什麼也做不了。他的意思是說,國際奧委會無權批評奧運會以外的人權狀況。但是,當他每天晚上在北京的豪華飯店裡對鏡自覽的時候,真的就如此心安理得嗎?

另一方面,說到體育和政治的聯繫,習近平可沒想克制自己的熱情。一如既往地,奧運會是一個上演宣傳秀的絕佳機會。面對越來越多的國際批評,奧運舞台似乎也成了習近平最新的"軟實力 "工具。因此,他不顧財政或環境成本,橫空出世創建了一個冬季運動地區。這個地區,在本屆冬奧會之前不存在,之後也將會消失--因為中國壓根兒就不是一個冬季運動國家。

奧運舉辦在即 中國如臨大敵

滑雪行業的大救星?

至少,中國目前還不是。在申辦本屆冬奧會時,北京吹噓說,到冬奧會開始時,將有3億中國人成為冬運愛好者--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1月中旬,習近平自豪地宣佈,結果比原計劃還要好,中國現在有3.49億冬運愛好者。如果這些數字是真的--在中國不可能核查這個所謂的事實--這對國際滑雪行業來說是一個福音。目前,該行業正在遭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比如降雪減少,西方滑雪愛好者正擔心難以為繼。

德國之聲評論員Dagmar Engel
德國之聲評論員Dagmar Engel

但是,如果認為冬奧會可能拯救全球滑雪行業是北京申奧成功的理由,那就一葉障目了。冬奧會為國際奧委會的金庫創造了大約15億美元的收入,但這也不是北京贏得競爭的原因--贊助資金和電視轉播權也可以從其他國家獲得--比如那些尊重人權的民主國家。

問題是,沒有這樣的國家提出主辦奧運會的申請。在最初競爭本屆冬奧會主辦權的九個國家中,有七個退出競爭--全都是具有冬季運動條件的民主國家。在這些國家裡,公民擁有發言權,大多數人認為舉辦這種運動會的成本太高--這些成本都來自納稅人的錢包。隨後,只剩下兩個專制國家的城市--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和中國的北京來競標。

我們還需要冬奧會嗎?

因此,如果不想讓對北京的批評變得那麼瑣碎,我們必須問自己幾個基本的問題。我們--作為國家、作為球迷、作為冬運愛好者以及積極的參與者--到底還需不需要冬奧會?我們還相信奧運會的理念嗎,那個平等的、沒有歧視的和平體育競賽的理念?此外,難道不能以不那麼驚世駭俗的方式舉辦奧運會嗎?例如,利用現有的冬運基礎設施和場館,而不是大興土木建造新的場館?我們能不能鄙棄自以為是的國際奧委會?奧運會真的需要不停地更換主辦單位嗎?國際奧委會是否需要進行徹底的改革?

如果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米蘭-柯爾蒂納達姆佩佐就有機會在四年後做得更好。如此,我們就可以在祝賀運動員成就的同時批評中國。然後在此提出最後一個問題:

彭帥在哪裡?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