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貿易戰打到現在 中國百姓怎麼說?

任琛
2019年5月13日

中美貿易戰似乎已入關鍵階段。對於中國普通民眾來說,要想在官方媒體時而目的性緘默,時而目的性亢奮的語態中瞭解這場世紀之戰的全景,並非易事。但其實民眾還是有話要說、有話可說的。

https://p.dw.com/p/3IPcZ
Symbolbild USA-China-Handelskrieg
圖片來源: Colourbox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美貿易戰如今已經進入了關鍵階段。上周一(5月6日),在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時候,美國總統川普的一條向中國進口產品大幅度增收關稅的推特讓中國股市經歷了歷史上相當慘痛的一天。如今中方首席談判代表劉鶴在美國放下一番中國"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絕不能讓步……中國不怕,中華民族也不怕"的表態後,中美貿易戰再度前途難料。

而就在此輪貿易談判無果而終、中美對峙再次陷入僵局之際,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有三張王牌打贏貿易戰"的文章,核心論點為:貿易問題上中國其實不怕美國。

中國的三張"王牌"

金燦榮指出,貿易戰中,中國還有三張牌可以跟美國打,兩張"小王",一張"大王"。第一張"小王"是徹底禁止對美國出口稀土。因為所有晶片都需要有色金屬,有色金屬的原料是稀土,中國的稀土產量佔世界95%,是壟斷性的。

而美國國債,則是金燦榮教授眼中的另一張"小王"牌。原因很簡單"中國持有2兆美國國債,得個機會(在美國國債上做文章)就不得了。"

最後的一張"大王"則是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市場。金燦榮分析稱,美國在華公司進來得早,剛剛改革開放就進來了,除了賺錢還佔了很多市場,去年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賺的錢是3800多億美元,比美國對華貿易賺得還多,而中國公司在美國市場就賺200多億美元,差得很遠。他指出:"如果中國提出市場均等,我沒有在你那兒賣那麼多,你也別在我這賣那麼多了。"這位學者認為:"這三張王牌一點也不誇張。"

而就在劉鶴說出"中國不怕,中華民族也不怕"前不久,自稱"中華戰士,忠義為銘。對祖國充滿敬意,為正義視死如歸"的中國"海洋安全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戴旭也在社群網站上表示:"美國突然傳出川普要在周五對中國商品加稅25%。看了消息,不僅啞然失笑:川普这种下三濫的小流氓手段,早在《交易的藝術》中就用過不知多少回了。幾十年來一點進步都沒有!這種手段只對膽小鬼才有用。我拭目以待,看他敢不敢加!他內心比誰都想達成協議!簽不成協議,川普就可能連任不了,他根本就不敢賭!!!!!不信可以看!"

延伸閱讀:中美貿易戰:北京已經無牌可打?

Symbolbild USA-China-Handelskrieg
對於中美貿易戰 中國民眾更多的只有選擇「吃瓜看戲」(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CCP

民眾的看法

而說起對如今中美貿易戰的看法,許多中國民眾都不敢像上面兩位那樣大膽表態,因為許多人認為這是"敏感"話題,普通人不便予以評論。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化名為"打倒美帝"的中國民眾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人當然不怕貿易戰, 因為壓根兒就沒報導前因後果以及具體內容。而在他看來,劉鶴口中的"原則問題"就是一切都可以接受, 但是不能寫入法律不能讓"屁民"知道的內容。他說:"有戴將軍, 金教授壓驚, 怎麼會害怕呢? 三大王牌還沒出手呢"。

在中國北方的一個二線海濱城市經營民宿生意的王玉(化名)也並不擔心中美貿易戰衝突升級帶來的負面後果。他指出,外貿在1990、2000年代很重要。但中國現在更多的是進口,同時低端加工業可以正好趁這個機會實現轉型或者升級。曾經在澳洲和美國留學的他表示:貿易战只要不把房地產的泡沫擠破,中國經濟不會出大問題。

共產黨的政治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相互矛盾

王玉回國後一直想方設法通過德國之聲、BBC、美國之音等境外華文媒體瞭解天下大事。他認為,劉鶴口中所說的"原則問題"應該是和主權有關的問題。因為"任何類似治外法權的條款,在中國都會引起不可預測的政治風險,削弱中國當權者的執政合法性。"他認為在眼下的中美貿易戰中"共產黨的政治利益其實是和人民的利益相互矛盾的。"他預測,無論條款是什麼,只要中美雙方能簽合同,"兩國股市都會大漲"。但這輪中美貿易戰中,王玉認為"中國的自由派其實是支持川普的对華政策的。"

立足在華建築行業的企業家任寧寧則認為:中國的立場一直很明確,願意達成協議,但絕不在原則問題上讓步,堅決拒絕將核心利益掛牌出售。在他看來,這就是中國的真實態度。這位從改革開放初期就從澳洲歸國發展的華僑商人堅信,如果美方"就是要玩過山車式的驚險游戲,被轉暈的一定是他們自己。"

目前在德國科隆大學生物系深造的張嘉俊也持類似的樂觀態度,認為大多數中國人並不害怕中美貿易戰。因為"中國人民有過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的歷史,也有過許多抗爭到底取得勝利的歷史。"他分析稱,相比打貿易戰引起的全球供應鏈重塑,以及隨之而來的挑戰與機遇,"絕大多數中國人更擔心中國與美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付出的代價。"

至於劉鶴提及的"原則問題",張嘉俊認為它應該包括美方在文本中要求中方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做出具体承諾。但他認為:"這事實上是對中國全國人大立法權的侵犯,中方當然不能接受。"此次川普宣布加稅,在他看來仍然是其慣用的"極限施壓"的談判藝術。

誰的"原則"?誰是"代價"?

但張嘉俊的同學,同樣是在科隆大學學習經濟的王增磊就沒有這樣樂觀了。他認為,面對中美貿易戰,中國"當然怕",因為"美國畢竟還是在各方面都壓制中國的,無論經濟還是科技。尤其出口的中小企業就很怕,本來我們這麼多年的經濟成長和出口導向型的政策就息息相關。但是話說回來,怕有什麼用!打不打的主動權在美國,美國要打,中國只有接招,要告訴自己不怕,才是積極應戰的第一步。"

但在"原則問題上",王增磊的態度一致,他認為中美之間的原則問題可能是需要技術轉讓的問題。"這個問題中國確實不能退步,既然外資進入中國,想要這塊市場,就要有所付出,轉讓技術就是一種付出。不能什麼好處都讓你佔了"。在這位中國學生看來,用市場換技術,是中國的原則。

曾經活躍於德國中國學生會,如今在國內下海從商的藺松對貿易戰當下的走勢也屬於持樂觀態度的一方。他說認為,中國人不怕打貿易戰,因為"在一窮二白的時候都沒有怕過,更何況現在。"他認為,中美貿易戰最後會以"雙贏"的局面收場,不會"打熱戰"。但他也強調"中國人不介意一戰"。

而對於在中國影視圈從業多年,實現中產生活的三木(化名)來說,曾經微訊號被封的經歷已經讓他不敢再輕易談論國家大事。但他還是表示,其實"真實的心裡話就是心裡有一萬只草泥馬",現在的他和他的許多朋友都是屬於"貧賤不能移"的狀態,沒有積累夠足夠的財富移居海外。當如今中國政府做出"不惜一切代價"的表態時,他知道自己就是那個"代價"。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