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北美

阿拉斯加會談 中美誰得分更高?

雨涵 (綜合報導)
2021年3月20日

對於在阿拉斯加落下帷幕的中美高層對話,各界做出謹慎樂觀的評價,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實際進展可能比公眾所看到的要好。國際媒體指出與中國之間的競爭對抗將決定拜登外交政策主線。中國社群網站上則充斥著對中方代表的讚揚叫好。

https://p.dw.com/p/3quEQ
Alaska Anchorage USA China Gespräche
中美兩國高層代表在阿拉斯加會談的首日圖片來源: Frederic J. Brown/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作為拜登上任之後中美兩國高層的首次"過招",這次在阿拉斯加舉行的會談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會談首日雙方表現出來的強硬姿態更是成為各大媒體和社交網路熱議的話題。雖然這次試探性的對話並未達成什麼實質性的結果,但是代表中方的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在會談結束後表示,這次中美之間的溝通是"坦率且建設性的",是"有益的",儘管雙方之間仍然存在重要分歧。和他共同赴會的外長王毅表示,這次中方是帶著誠意來的,因為對話總比對抗要好。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則在會後表示:"我們預計會在一系列議題上有強硬且直截了當的對話,而這也正是我們所經歷的情況。"

「實際進展可能比公眾看到的更好」

曾在比爾‧克林頓政府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威廉‧科恩(William Cohen)認為,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將會"有利於雙邊關係的發展",儘管目前雙方可能都是"拿出較為冷淡的一面作為開場"。現年80歲的科恩是通過影片連線參加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做出上述分析的。他表示,自己1972年就認識拜登了,認為在他領導之下的美國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會表現得更加專業、更注重外交禮節和文明風范,尤其是與川普时代相比。

曾在美國政府任政策顧問的企業家、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 Group)聯合創始人之一大衛‧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也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他對與會者表示,中美阿拉斯加會談未對外公開的部分,實際上進行得要比公眾所看到的更好。不過根據他的預測,拜登和習近平在一年之內應該不會直接會面。

"這其實是好事",魯賓斯坦說,"這就意味著他們都在幕後進行準備工作,以確保在兩位領導人真正會晤的時候,能夠達成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成果。"

路透社的報導指出,拜登政府上任才兩個月,在對華政策方面仍然處在評估階段,而相比之下楊潔篪和王毅都是在中美關係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高層外交官員,而且剛剛經歷過川普任期內"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國外交路線。

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中國問題專家庫珀(Zack Cooper)分析美方的策略認為:"我感覺新政府是在進行試探,想要知道這樣的對話究竟是否有可能達成實質性的結果。"

中國網民一片叫好聲

在中國社群網站上,中方官員在阿拉斯加的表現得到了不少讚揚,很多網友批評美國方面缺乏誠意,不懂得"待客之道"。《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張#兩個辛醜年的對比#圖片在社群網站上广為流傳,這張拼圖上方是1901年《辛醜條約》的簽訂現場,而下圖則是2021年在阿拉斯加的中美高層對話現場。圖片配文是楊潔篪在會談首日說的"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這條微博得到了186萬個點贊,下面顯示熱度第一的評論寫道"兩個甲子了,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中國卻不是那個中國了"。還有一條熱評寫道:"窮鄉僻壤,去談個判還得自帶泡麵",諷刺美方招待不周到,中方官員在會議間隙吃的是泡麵,更有網友接著調侃應該吃"統一牌"泡麵,並且一次上"五桶"(諧音"武統")。

Kombo-Bild Tony Blinken, Jake Sullivan, Yang Jiechi, Wang Yi

國際媒體評析:作秀成分多於談判?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周六一期評論指出,和中國之間的競爭博弈將成為決定拜登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不確定的是,這場小小的口角究竟是為了展示給本國民眾看的作秀成分居多,還是說雙方之間真的存在深深的鴻溝,阻礙了建設性接觸對話的推進。雙方可能都希望在實質性的議題上推進討論,比如貿易或者氣候保護;但是毫無疑問,以這種戲劇化的較量作為開場,最能夠受到本國輿論的關注。"不過該報也指出,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這樣一個戰略性的競爭對手",而和中國之間的對峙將對拜登任期內的外交政策起決定性作用。

中美阿拉斯加會晤 雙方互不相讓

西班牙《先鋒報》(La Vanguardia)則指出,這次高層對話是美國和中國爭奪世界霸主地位的一個縮影。"中國很快就會在經濟上超過美國。世界頭號大國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除了政治上的針鋒相對之外,兩個大國在經濟和環保領域有著很多的共同利益,這將會迫使他們為雙邊共處尋找一個可以持續下去的新模式。"

荷蘭《電訊報》(De Telegraaf)則認為美國仍然穩居世界大國的地位。該報周六發表的評論寫道:"分析人士認為,拜登希望通過出人意料的強硬表態,讓人們清楚地看到,他所宣示的'美國回來了'並不意味著'美國要到處充當老好人'。拜登要讓自己的對手們看到,美國正處在經濟復甦的道路上,美國仍然是一個世界強國,無論經濟上還是軍事上。"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