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黃奇帆: "一國兩制"的香港不可取代

雨涵 (綜合報導)
2019年9月18日

隨著香港社會動蕩,經濟下行,有關香港「地位被取代」的討論也甚囂塵上。不過最近曝光的一段黃奇帆疑似為專題講座的影片顯示,這位前重慶市長指出,香港地位之不可取代,在於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是全球資本進入中國的重要跳板。

https://p.dw.com/p/3PmAi
China Huang Qifan Bürgermeister von Chongqing
黃奇帆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反送中"引發的示威浪潮已經持續超過百日,黑衣蒙面的抗議者和防暴警察對抗的畫面傳遍全世界,而這些衝突發生的地點,往往是昔日最吸引遊客觀光購物的場所。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數據,今年8月香港經濟經歷了繼2003年SARS疫情以來的最嚴重下滑。本月以來,惠譽和穆迪兩大信用評級機構已經先後下調香港信用級別或者是前景展望。

其實在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香港爆發社會危機之根源的討論一直在持續。有一些觀點認為,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增長,民眾生活水準的普遍提高,香港相對於內地的優勢逐漸減弱。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提出,更令人猜測,香港的特殊地位是否將要被永久取代。

Hongkong | Proteste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I. Lawrence

日前在社交網路上發布的一段影片顯示,曾任重慶市長、目前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的黃奇帆在一次主題為"新時代中國開放新格局、新趨勢和中美貿易摩擦"的演講中,提到了香港存在的意義不能用GDP來衡量。

在這段影片中,黃奇帆講述道,香港和上海、深圳等其它經濟金融中心城市的區別就在於"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既有利於香港發展,也有利於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因為中國再開放,也不會搞資本主義制度,而香港正是一個實施資本主義市場體系的經貿中心。"

為了論證這一觀點,黃奇帆舉了兩個方面的例子,一是海外投資:過去40年來,中國大陸地區引進外資,其中一半左右都來自香港。即使這幾十年來,中國內地的經濟規模迅猛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在中國引進外資總量的比例仍然在54%左右。這些資本當然並非全部來自香港本地的企業,而是全球資本通過香港這個跳板,進入中國內地。"所以這一半的資本,你可以說是來自香港,也可以說來自全世界。"

另一個例子就是貿易。黃奇帆說,作為一個"彈丸之地",香港去年和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總額達到7000億美元,這些貿易往來也不是香港本身那700萬人的內在需求,而是因為香港是世界性轉口、離岸貿易的中心。黃奇帆強調,中共幾代領導人,包括現在的習近平,都看到了香港和內地體制不同所帶來的優勢互補。最後他總結道:"所以不要用一種'你好,我就用你,你不好了,我就把你撇開'的思維(去看香港),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要以為中央現在看香港亂了,覺得香港不行了,就要用深圳去取代它,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從目前發表在微博、Youtube等社交平台上的帖文來看,難以判斷黃奇帆這番話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及在何種場合下說出的。不過從錄像資料一開始顯示的字幕"互動問答"的問題"當前香港問題如何看待?內地不斷開放,對香港的衝擊有多大?"來看,黃奇帆的上述表態應該是在香港"反送中"示威浪潮爆發,這座特區城市的政局發生動蕩之後才做出的回應。

黃奇帆曾任重慶市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因此他在香港經濟地位方面的表態應該是來自多年在財經領域任職的工作經驗,具有一定的份量。不過已經從前述要職退下來,在政府研究機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任職的他,能夠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共最高決策層當下的立場,可能也值得討論。

新浪微博的"微博財經"官方帳號在周三發布了這段時長4分36秒的影片。有不少網友在下面留言評論,其中不少意見是稱讚黃奇帆"明白人",不過也不乏嘲諷之音。比如一位網友就寫道:"看明白了:香港的不可替代性在於對全球資本家的統戰。 "另一位則表示:"資本主義好,為什麼不走資本主義,還是說某些人為了私利不願意邁出這一步。 "

這段影片在推特上也被不少人轉載。有一位網友解讀道,黃奇帆的話再說直白一點,就是"香港是自由港,香港的價值,就在於她是自由的!自由!"

香港居民如何看惠譽下調評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